和亲公主重生后 第36节
不惜海棠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普爱看书网huazhoujixi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“说的是,刚才奴婢一眼就看出来了,虽说少爷长大张开了,骨子里还跟小时候一样俊俏的,奴婢是老了,眼睛还能用,跟夫人年轻的时候有那么三四分像……”
徐妈妈又翻来覆去说了些旧事,李令薇耐心听着,直到她说累了,起身打算告辞。
谢霁清想起问一问她家里:“妈妈如今在哪里住,日子可还过得好?”
“好,多谢少爷惦记。”她心里高兴,是以虽然刚才哭过,眼睛还有些红,但语气已经松快了不少,“夫人心善给我留了傍身的银子,我家儿子媳妇这些年也算还过得去,日子是不愁的,这不是听说了少爷考中探花还带了殿下回来,奴婢这才敢上门来求见。”
他点点头,这才把预备好的银票拿出来。
“辛苦徐妈妈替我母亲保管,如今又原封不动地送来,这些银子权当我替母亲给的,留作您养老之用。”
徐妈妈连忙推辞:“这哪能要,不行不行,夫人从前就给过我了,奴婢也不是为银子才来的。奴婢这就走了。”
他还想说,却被李令薇拦住。
她软言道:“徐妈妈是忠信之人,你还是收起来吧。徐妈妈,冬日路滑,要走的话我叫侍女送您回去好不好?”
“好,好,多谢殿下。”
她一会少奶奶一会殿下地胡乱喊着,李令薇也不放在心上,悄悄叫人预备了些实在不扎眼的绸缎料子和长安带来的温补药食,只等侍女送她回去的时候把礼奉上。
谢霁清眼光灼灼地看她,觉得真好。
“看我做什么?我就说吧,男人总有些想的不周到的地方。”
她小小地骄傲起来,身边的他没有说话,就只是微笑着看她,由此窥见了一些她从前被隐藏起来的,少女时的样子。
待到送徐妈妈回家的侍女回来,谢霁清问得仔细,听说这位妈妈确实过得还算不错,东西也都悉数送到了。他放了点心,盘算着往后在陈郡,也该安排人多关照关照他们。
他眸子暗了暗,这么多年过去,和生母有关的仿佛只剩下这一对镯子,和这位徐妈妈。
谢元理有了新夫人,上院自然有了新的女主人,前人留下的痕迹早就烟消云散了。对了,也许还有他自己,他是母亲生的儿子,这一点是谁都改不了的。
他身体里流着一半郑氏的血。
今日不出门,谢霁清也就坐下来,把这一段过往说给身边人听。
她听得很认真,眼神也很温柔:“你想不想去郑家看看?”
“去郑家?”
“嗯,那是你的舅家啊。你说他们是为你母亲不平所以和谢家不再来往的,想来也会看在你母亲份上惦记你,只是你姓谢,他们不能越俎代庖。”
第53章 舅家
她轻轻地接着说:“我母妃过世也早, 可你知道,我是没有舅家的人,从前也悄悄在心里羡慕过永昌, 还有郭家人多几分宠爱的。你既然有,他们也不是不认你,何苦要白白丢下血缘亲情, 倒来折磨自己?”
虽然是安慰他,但这么说出来, 还是难免带点落寞。
他们俩都是在家人缘分上有欠缺的人, 或许正是这样, 才需要他们一起相守。谢霁清伸出手来, 温热的手心覆在她微凉的手背上。
“我们一起去郑家吧。”
李令薇没有躲开, 微微露出一点笑容。
“好。”
这件事就这么商定下来,两个人静静坐了一会, 坐到李令薇都有些脸红,才借口预备厚礼出门去了。要去也不是贸然就去的, 总得先使个人去通禀一声,也好知道郑家方不方便。
好在郑家虽然惊讶, 但也对下人客客气气的, 表示了欢迎他们上门的意思。
于是第二人,夫妻俩收拾妥当就要出门。李令薇犹豫过后, 还是把昨日从徐妈妈那里得来的一对翡翠手镯戴在腕上,谢霁清凝神细看, 笑着对她说:
“好看。”
虽然不是极品翡翠,但她就是有这样的本事,什么样的东西在她身上都连带着散出光彩。她自己也很满意,三两步走到他身边去:“好了, 走吧。”
“外面天冷,我替你把披风系好。”
一旁的侍女已经见怪不怪,这段日子以来殿下似乎和驸马亲近了许多,包括前几日,甚至一个人都没有带就溜出去玩了,害陶姑姑和她们在谢家提心吊胆,生怕殿下在外头出了什么意外。
好在是平安无事,但也不妨碍她们在心里悄悄骂了驸马一通。可是再看他对殿下细致入微,到了有时候根本就不需要侍女动手的份上,就也气不起来了。
殿下到底是怎么想的……
一行简单的几人很快到了郑家,郑家门上早有人等着,见马车过来立刻就飞奔进去通报,很快,谢霁清的两个两个舅舅就出现在门前。
“霁清!真的是霁清来了!”
昨天谢家来人的时候,郑家兄弟俩还不太敢相信,实在是跟那个外甥已经多年没有来往,只怕他早忘记了自己还有两个舅舅,听说是如今还当了驸马,郑家无意攀附,也就更不愿意主动凑上前去,谁能想到外甥还记得他们呢?
老二郑树言激动地一把捏住大哥的胳膊,但是一眼看到谢霁清身边的女子,猜测这就是那位公主殿下,如今是他们的外甥媳妇,连忙就要先行礼:
“见过公主——”
谢霁清连忙去拦,殿下早就和他说好,往后自家亲戚不必如此,郑家两位舅舅心里都还澎湃着,一边红了眼眶一边说:“那先回家,回家再说。”
待到进了门,又见过二位舅母和表兄弟姐妹们,这才能坐下来说话。男人们不善言辞,大舅母还在斟酌着,就认出了李令薇手上的翡翠:
“这镯子是小姑从前的那一对?”
李令薇把昨日徐姑姑的事情说了,大舅母也是唏嘘不已:“没想到还有这一出,这镯子原就是霁清外祖母的嫁妆,小姑出嫁的时候又给了她,既然只得一个霁清,可不是应该给你。”
她一边笑着,一边流出了眼泪,曾经也是把这个小姑当亲妹妹看待的,如何能不心痛。
李令薇掏出一方锦帕为她拭泪,倒把大舅母吓了一跳:“这如何使得……”
“舅母。”李令薇轻轻按住她,“从前是霁清一心苦读疏于往来,如今多了我,我又是个长辈少的,心里也羡慕别人有外家,往后许是少不了常来叨扰,您就别客气了。”
大舅母哪里还能说得出拒绝的话,李令薇使个眼色给谢霁清,看吧,我对长辈还是有一手的。
都是在宫里哄太妃积攒下来的经验。
谢霁清看着她微微一笑,原本说不出来的紧张情绪也好了不少。他面对两位舅舅,终于再次行礼开口道:
“舅舅,外甥霁清,来迟了。”
郑家兄弟二人一时间热泪盈眶。
“来了就好,来了就好,过去的事都不提了,不提了。”
这些年也不是没有再见到过谢元理,只是他不理不睬,对他二人提出的想见见霁清的要求置若罔闻,要不然就推说他读书正在紧要的时候不能耽搁,几次下来也就灰了心。
甚至连家里都刻意不再提起,眼下骤然失而复得,心中的激荡可想而知。
甥舅一家人重新亲热起来,在郑家用过晚饭后,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他们送到门前。谢霁清先把李令薇扶上马车,又回过头来跟舅舅舅母再次别过。
郑家大舅舅把他拉到一边,低声叮嘱道:“公主能如此礼遇我们这一家,是看在你的面子上,舅舅今日托大嘱咐你一句,你要好好待她,我看她也不像是性子刁蛮的,好好过日子,莫要让你母亲在地下担心。”
谢霁清心里一暖:“多谢舅舅,她的好,我都知道。您放心吧。”
他回望一眼静静停在不远处的马车,眼里是数不尽的温情流露。
大舅母又拿出好大一个包裹来递给他:“每年我都亲手给你做件衣裳,就想着你什么时候再来,好穿上试试看合不合身……正好都给你带回去,不合适的再拿来舅母帮你改……”
谢霁清喉头滚动,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,今日这一次,好像是要把他过往没机会感受到的温情一次性全部补齐,压根不顾他是否能受得住。
直到坐上回去的马车,他才回过神来,把包裹好好收起,心里是前所未有踏实与满足。以前的事都过去了,往后要与她好好的。
才一回家就有下人禀报,谢家老爷谢元理让谢霁清一回家就去书房寻他。
“何事?”
“奴婢不清楚。”
李令薇有些担心:“现在要去吗?”
“嗯,没事,你也累了一天,先回去休息吧,我去见他就是。”谢霁清温言对她道,“我会早些回来的。”
“嗯。”
她没有再多说什么,先行回去歇着了。此刻天色已晚,他很快来到谢元理的书房,这里仍然亮着灯在等他。
谢元理脸色铁青:“今日又去哪里了?倒让为父好等!”
谢霁清还是淡淡地:“去了郑家。”
果然谢元理脸色又不好看了几分:“去那里做什么?莫不是他们见你如今是官身了,又尚了公主,特意来寻你攀亲?哼!不愧是一家小人!你可要看清楚了,立身要正,万不可为他们走什么门路!”
“在父亲眼中,我的舅家就如此不堪吗?”
谢霁清打断了他,虽然早已经对他不抱有什么期望,但这么听下来,还是觉得心里堵得很,不如有事说事,无事就早些回去让公主安心。
“你!”谢元理气得胡子都吹起来了,“不识好歹!”
“父亲还有事要说吗?”
谢元理冷静下来,他这几日已经慢慢接受了事实,这个最有希望的儿子确实成了驸马,没有办法通过仕途实现他的心愿了,可是他经过细想,倒也并不是完全无计可施。
眼下儿子虽然是个虚职的翰林待诏,可他既然在翰林,又是驸马,完全可以成为皇子们的先生,未来的帝师。
只要提前下好了注,熬过几年只待新帝登基,岂不就是名利双收的时候?
他越想越觉得是个办法,心里有把火烧起来,那可是帝师啊!尊敬信任不同于一般臣子,可是说是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一位皇帝的。
“你可知道,陛下属意哪位皇子?”
第54章 野心
谢霁清已经有了些明悟:“父亲问这个做什么?”
谢元理自觉理直气壮。
”为父虽不在朝堂, 但也关心天家大事。陛下在位已过二十年,储君未定,内阁难道不急?”
他心里盘算得倒好, 原皇后所出的大皇子痴肥,接下来就是二皇子,虽然非嫡非长, 但生母如今是贵妃,郭家又显赫, 听说二皇子本人也十分聪敏, 应当是机会最大的。
再往下虽然还有三皇子四皇子, 但这两个一个母家不显, 一个如今还年幼, 想来都没有一争之力。
听得父亲竟然说出了这个,谢霁清眉毛一挑:“父亲慎言。”
“此处只有你我父子二人, 有什么不能说的?你在翰林院或者宫中可有听说,陛下到底是不是属意二皇子?”
谢霁清一点也不想卷进夺嫡里面去, 如今他有了公主殿下,只想守着她好好过一生。天家事岂是那么好掺和的吗?虽然他现在是天家驸马, 但涉及到那个位置, 向来都是凶险万分的,一着不慎就要满盘皆输。
他扪心自问是输不起的, 又何必去插一脚?
但谢元理不这么想:“这几位皇子里面,自然是二皇子赢面更大, 你若是能寻到机会为他讲学,从此既是皇子的先生,又是皇子妹婿,只要尽心尽力笼络住他, 将来在长安自有我谢家一席之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