冯友兰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普爱看书网huazhoujixi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第十二章说过,《易经》本来是一部占卜的书。到后来,儒家为它做出了宇宙论的、形上学的、伦理学的解释,构成了《易传》,附在现在通行的《易经》后面。

《易传》的宇宙论学说已经在第十二章讲到了,往后在第二十三章还要讲到。这一章我们只限于讲《易传》和《中庸》中的形上学、伦理学学说。

《中庸》是《礼记》的一篇。传统的说法是,《中庸》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,但是实际上它的大部分是较晚的著作。《易传》和《中庸》代表先秦儒家形上学发展的最后阶段。它们的形上学兴趣确实很大,所以公元3世纪、4世纪的新道家把《易》当做思辨哲学的三部主要经典之一,另外两部是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,合称“三玄”。梁武帝(公元502年至549年在位)本人是佛教徒,也为《中庸》作注。公元10世纪和11世纪佛教禅宗的和尚也做过这样的注,标志着新儒家的开端。

事物的原理

《易传》中最重要的形上学观念是“道”的观念,道家也如此。可是,《易传》的道与道家的道,完全不同。道家的道是无名,不可名。《易传》的道,不但是可名,而且严格地讲来,正是道,也只有道,才是可名。

为了区别这两个概念,不妨把道家的道加上引号,《易传》的道则不加。道家的“道”是统一的“一”,由此产生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变化。《易传》的道则相反,是多样的,是宇宙万物各类分别遵循的原理。唯其如此,它们就很有点像西洋哲学中“共相”的概念。我们已经知道,公孙龙以“坚”为坚之类的共相,因为正是这个“坚”的共相使物质世界具体的物成为坚的。在《易传》的术语中,使坚物成为坚者可以称为坚之道。这个“坚之道”,可以与各个物体的坚分离,构成一个可名的形上学原理。

有许多这样的“道”,如君道、臣道、父道、子道。它们是君、臣、父、子所应该成为者。每一类的道各以一个名表示,每个人都应该合乎理想地依照这些不同的名来行动。我们在此看出了孔子的正名学说。这个学说当初在孔子那里只不过是伦理的学说,现在在《易传》里就变成又是形上学的学说了。

我们已经知道,《易》本来是占卜的书。用摆弄蓍草的方法得到某卦某爻,再从《易》里查出它的卦辞、爻辞,据说可以知道所卜的吉凶。所以这些卦辞、爻辞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各种不同的特殊情况。《易传》的作者们由这种程序而悟到公式。从这个观点来看《易》,他们认为卦辞、爻辞都是公式,每个公式代表一种或多种道,也就是一种或多种共相原理。全部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卦辞、爻辞,因而被认为代表了宇宙中所有的道。

卦、爻,都被看做这些共相的道的图像。《易传》的《系辞传下》说:“易者,象也。”这样的象,如符合逻辑中所谓的“变项”。变项的作用,是代替一类或若干类具体事物。一个事物,按某种条件归入某类,就可以代入含有某变项的公式;这就是说,它可以代入某卦、某爻的卦辞、爻辞,这些卦、爻都是象。这个公式代表着这类事物应该遵循的道。从占卜的观点看,遵之则吉,违之则凶。从道德的观点看,遵之则是,违之则非。

举例来说,六十四卦的第一卦——乾卦,据说是刚健之象;第二卦——坤卦,是柔顺之象。凡是满足刚健条件的事物,都可以代入有乾卦卦象出现的公式里;凡是满足柔顺条件的事物,都可以代入有坤卦卦象出现的公式里。因此,乾卦的卦辞、爻辞,被假定为代表宇宙一切刚健事物的道;坤卦的卦辞、爻辞,被假定为代表宇宙一切柔顺事物的道。

所以坤卦《彖辞》说:“先,迷失道;后,顺得常。”坤卦《文言》说:“阴虽有美,含之以从王事,弗敢成也。地道也,妻道也,臣道也。地道无成,而代有终也。”

乾卦正好与坤卦相对,是天之象、夫之象、君之象。乾卦的卦辞、爻辞代表着天道、夫道、君道。

因此,谁若想知道如何为君为夫,就应当查阅乾卦所讲的;谁若想知道如何为臣为妻,就应当查阅坤卦所讲的。所以《系辞传上》说:“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,天下之能事毕矣。”又说:“夫易何为者也?夫易开物成务,冒天下之道,如斯而已者也。”

《易纬·乾凿度》说:“易一名而含三义,所谓易也,变易也,不易也。”(孔颖达《周易正义》卷首引)第一个意义是:容易、简单;第二个意义是:转化、改变;第三个意义是不变。转化、改变是指宇宙的各个事物;简单和不变是指事物的道,或遵循的原理。事物变,而道不变。事物是复杂的,而道是容易和简单的。

万物生成的“道”

除了各类事物的道,还有万物作为整体的“道”。换句话说,除了特殊的多样的道,还有一般的统一的万物生成变化所遵循的“道”。《系辞传上》说:“一阴一阳之谓‘道’。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”这是生成万物的“道”,这样的生成是宇宙的最大成就。所以《系辞传下》说:“天地之大德曰生。”

生了某物,必有能生此物者,又必有生此物所用之质料。前者是主动成分,后者是被动成分。前者是刚健的,是阳;后者是柔顺的,是阴。生成万物,需要二者合作。所以说:“一阴一阳之谓‘道’。”

每个事物在一个意义上是阳,在另一个意义上又是阴,这要根据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而定。例如,一个男人对于其妻是阳,对于其父又是阴。可是,生万物的形上学的阳只能是阳,生出每物的形上学的阴只能是阴。所以在“一阴一阳之谓‘道’”这句讲形上学的话里,所讲的阴、阳都只有绝对意义。

值得注意的是,《易传》中讲的话有两套:一套是讲宇宙及其中的具体事物,另一套是讲《易》自身的抽象的象数系统。《系辞传上》说: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;两仪生四象;四象生八卦。”这个说法后来虽然成为新儒家的形上学、宇宙论的基础,然而它说的并不是实际宇宙,而是《易》象的系统。可是照《易传》的说法,“易与天地准”(《系辞传上》),这些象和公式在宇宙中都有其准确的对应物。所以这两套讲法实际上可以互换。“一阴一阳之谓‘道’”这句话固然是讲的宇宙,可是它可以与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”这句话互换。“道”等于“太极”,“阴”、“阳”相当于“两仪”。

《系辞传下》说:“天地之大德曰生。”《系辞传上》说:“生生之谓易。”这又是两套说法。前者指宇宙,后者指易。可是两者又是同时可以互换的。

万物变化的“道”

我们已经知道,易有一个意义是转化、改变,合称变化。《易传》强调:宇宙万物永远在变化过程中。泰卦九三爻辞说:“无平不陂,无往不复。”《易传》认为这句话是万物变化的公式。这就是万物变化的“道”。

事物若要臻于完善,若要保住完善状态,它的运行就必须在恰当的地位、恰当的限度、恰当的时间。《易》的卦辞、爻辞,把这种恰当叫做“正”、“中”。关于“正”,家人卦《彖辞》说:“女正位乎内,男正位乎外。男女正,天地之大义也。……父父,子子,兄兄,弟弟,夫夫,妇妇,而家道正。正家,而天下定矣。”

“中”的意义是既不太过,又不不及。人的自然倾向是太过。所以《易传》和《老子》都说太过是大恶。《老子》讲“反”(第四十章),讲“复”(第十六章)。《易传》也讲“复”。《易》有复卦,其《彖辞》说:“复,其见天地之心乎。”

《易传》的《序卦传》运用“复”的概念,解释了六十四卦的顺序安排。《易》原来分为上经、下经。《序卦传》认为上经讲天道,下经讲人事。关于上经,它说:“有天地,然后万物生焉。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。故受之以屯。屯者,盈也。”《序卦传》接着说明,如何上经中每一卦之后都是性质相反的一卦。

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乱洒青荷

乱洒青荷

苏绾
安史之乱中战死的万花弟子凌霄意外穿越现代,自此开始了和男主的同居生活。身怀万花七艺的凌霄风流潇洒、武力值逆天,更兼琴棋书画医工花无所不通,迅速风靡万千少女、成为一代“国民男神”。作者文笔流畅,将女..
其它 完结 78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