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宝非宝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普爱看书网huazhoujixi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我猛地一惊,手紧扣着案几边缘,压下心中涌上的不安。他仍旧擦着手,没有再看我,似乎也猜到我不会答话,过了片刻将湿巾扔到了铜盆中,起身走到卧榻上,合衣躺下。
烛灯下,他脸颊因酒醉而泛白,素净的一张脸更显清冷。
我坐在椅子上,攥着茶杯,再没有力气劝他离开。七年的相识,四年的婚约,从半大的孩童到如今的少年,竟也是这么久了。想起再相见后的一幕幕,那若有似无的话和神情,我不是没有感觉,却大多觉得是患难下的情分。
如今看来,尽是我的自以为是罢了。
太初宫的不夜天,东宫的花烛夜,我曾想过必是难捱的一夜,却未想到是如此地步。
待天有些亮了,我才站起身,推开了窗。坐了一夜,头昏脑胀的,鼻子也有些微堵,看来是风寒初症,若是让尚医局开了方子,不知宫中人又会如何传。我正有些出神,卧榻处传来悉悉索索的声响,李隆基已睡醒,坐起了身。
我回头看他,故作轻松道:“怎么,起来了?”他点点头,抚额长出口气,道:“昨夜一杯杯灌下去,只觉得有些发昏,现在才觉得那酒真是厉害。”我笑了笑,正要出声唤人进来服侍,就听见门外有宫婢请安的声音,和他对视了一眼,立刻明白过来。
定是王寰的人。
果真,待我开了门,门口四个青衣宫婢和两个内侍忙躬了身,领头一个的道:“侧妃已命人备了醒酒汤和早膳,王爷可要现在用?”李隆基,道:“端进来吧。”那宫婢应了声,先吩咐身侧一个端了热水来,她接过铜盆走到李隆基面前,恭谨地看着我。
我被她看得有些莫名,见李隆基也笑看我,才明白是要我去伺候净面。我走过去,沾湿了白巾,递到他手里,他极满意地点点头,眼中却是捉弄的笑,擦干净脸,又喝了口茶漱口。待一切收整后,那领头侍女才吩咐人在卧榻上摆放好矮几,将早膳上了来。
我看矮几上的早膳,显是用心吩咐过的菜色,又是双人的菜量,心里对王氏不禁生了几分内疚。
李隆基执筷,挑拣了片刻,替我添了不少菜,道:“多吃些。”我想起昨夜那句话,有些躲避的心思,笑着对他道:“我不饿,王爷自己吃吧。”他斜睨我,恢复了往日清朗:“侧妃特命人备了两人的分量,你总不好辜负了她的心意吧?”
我见那些宫婢和内侍在,也不好和他顶撞,只能坐下,陪着他吃。
两个人格外安静,各自用膳,身侧宫婢和内侍都垂头立着,也是大气不敢出。
待落了筷,那宫婢端了茶上来,李隆基端起闻了下,半笑不笑道:“本王的心头好,‘绿昌明’。”那宫婢躬身道:“这是侧妃特命人准备的。”
李隆基淡淡地嗯了声,道:“本王看得明白,日后这种话无需再说了。”那宫婢听他话中不快,忙屈膝下跪,道:“奴婢一时口快,请王爷恕罪。”
李隆基没看她,随口道:“起来吧,”他又喝了口,对我道,“这些你都要吃完,一口也不能剩,我要带王氏去叩见皇祖母了。”他说完,又替我添了些菜,放下了筷。我放了筷,道:“真吃不下了,一夜没睡,没什么胃口。”他没说什么,倒是挑了挑眉,隐晦地看着我,我被他这么瞅着,渐琢磨出了另一层意思,又窘又气地瞪了他一眼。
又静吃了会儿,他才放下筷,曲指敲了敲桌子道:“听你鼻音很重,一会儿让沈秋来看看。”我笑了一下:“没什么大不了的病,不用麻烦沈太医。”他认真看我,道:“沈秋看我才能放心。”我被他说得一时接不上话,他已站起身,快步走出了房门。
待人走干净了,宜喜才进门,收整着案几上的碗碟,神情欲言又止,终没有说什么。
二月初二,是踏青迎富的日子。
皇姑祖母极宠张氏两兄弟,因他二人说从未见过皇家围猎,特命叔父武三思在洛阳郊外准备,安排下三日的行程,携众臣及李家武家子嗣相陪。
自太宗皇帝后,皇家围猎已多年未办,只因先帝身体羸弱,皇姑祖母又毕竟是女儿身,不及马背上打下天下的太宗皇帝热衷弯弓射箭,驰骋狩猎。
这一日,碧空如洗,日头暖而不盛,正合围猎。
大帐内,一众武家李家子嗣陪着皇姑祖母用膳。婉儿将茶端到皇上面前,却被她一笑拒绝:“今日看儿孙们狩猎,总要喝些酒才好,”她边说着,边去看元月,道,“元妃,朕已习惯了你盛酒,今日就由你近身侍奉吧。”
元月忙起身应是,走到一侧净手后,手持银匙,往青玉酒樽中添了稍许,躬身举到眉前,道:“皇上。”皇上未接酒樽,笑看她,道:“怎么,嫁了朕的孙儿,却还改不了口?”元月忙又将酒樽举高些,道:“皇祖母,请用。”
皇上这才接过,对李成器,道:“日后让元妃常来长生殿,朕老了,有些念旧,喜欢让旧人陪着。”李成器起身,恭敬笑道:“但听皇祖母安排。”皇上颔首,道:“坐下吧,皇家围猎已多年未行,你的马术在宫内外都是有盛名的,可别让朕失望了。”李成器谦虚地回了句话,坐回了原处。
帐中因皇姑祖母这句话,都开始热烈起来,互相吹捧着马术箭术。
他始终噙着一抹浅笑,饮酒不语。我借着这热闹,静看着他举杯,一饮而尽,再添酒,一举一动都如行云流水,毫无瑕疵。
自完婚后,东宫传出的是永平郡王与王妃的琴瑟相谐,临淄郡王与侧妃的剑拔弩张,宜喜每每和我学舌,都要感叹一番,说临淄郡王虽有些意气用事,却待我极好,不愧是自幼相识相知的人。
我听在耳中,苦笑在心。
整整一个月,他没有再找我,我也在雁塔中努力静心,如今看元月面上的温婉,和他未变的云淡风情,似乎真的是琴瑟相谐,举案齐眉了。
永泰用肩膀顶了我一下,我才猛地收了视线。
她低声道:“方才我看到了张九龄。”我嗯了一声,轻声道:“此次围猎人多眼杂,切忌再任性了。”她垂下眼,似乎有些不快,道:“曲江大会时是我执意威胁他相陪,他一夜饮茶作诗,看似恭敬却有意疏远,我又怎会不知,”她静了会儿,又道,“若是……若是我求皇祖母赐婚,会如何?”
我心头一跳,才想起永泰和张九龄的事。永泰若要求赐婚,皇上必然会派人查清情起的缘由,顺藤摸瓜不知会揪出多少事来。我虽知张九龄与李成器是知交,却不知交有多深,又是否与朝堂有关,若真是牵连重大,必也会牵连李成器。
想到这儿,我才低声道:“此事事关重大,不可贸然而行。”永泰凝神看我,道:“半月前我去请安,皇祖母随口说起赐婚的事,我若不先求必会嫁给武家的人,”她咬唇看我,接着道,“我不想。”
我看她神情认真,又添了三分心惊。皇姑祖母待她历来宠爱,她自然以为但有所求,必能如愿,绝不会顾及这之后种种的隐祸。若是硬拦着决计拦不住,反而会更让她起了逆反的心思,倒不如先安抚下,借机探问下张九龄的意思,解铃还须系铃人,尤其是这情事。
我低声劝慰了几句,她才没说什么,可依旧是闷闷不快。
膳后,皇上吩咐众人去准备。我自帐内换了身轻便的,便匆匆走到早已搭就的高台处,众武家李家人正在挑马。
侍卫将一匹匹御马牵出,先请了张氏两兄弟挑选,那桃花美目的张昌宗随手指了一匹后,叔父武三思竟然上前亲为他牵马,武承嗣更是极热情地扶着张昌宗上了马。
不远处皇姑祖母笑吟吟地看着,开口嘱咐道:“六郎留神些,你不比那些日日在马上的人,只要尽兴就好。”张昌宗在艳阳下,笑得极尽妩媚:“皇上,臣一定为您猎下好物。”
马下的武三思忙赔笑道:“六郎神俊,今日必拨头筹。”众臣纷纷附和,张昌宗和张易之对视一笑,颇为自得,皇姑祖母亦是宠溺地点点头,又嘱咐了一番才放下心。
我在一侧看着,正是暗叹这两人的荣宠极天时,远见几个郡王换了马装走来。
暖日下,李成器身着长仅及膝的银纹窄袖袍衫,腰束淡青革带,足登黑色长靴,迎着淡金色的日光,看不清脸上的神情。他身侧的李成义亦是雅致俊秀,李隆基并未换马装,依旧是常服软靴,倒似玉树临风的浊世公子。
三人请安时,皇姑祖母眼中亦是赞赏,对婉儿道:“看看朕这几个孙儿,真是长大了。”婉儿颔首,笑道:“方才初看永平郡王,奴婢竟以为是见了兰陵王。”
皇姑祖母笑了声,摇头道:“那就容朕自负些,成器今日堪比兰陵,却更甚之,”她又看李隆基,奇道:“隆基怎么不换马装?”李隆基忙躬身回道:“孙儿来时伤了脚,这三日怕只能坐着看了。”皇姑祖母又关心了数句,才点头,示意众人上马。
他和李成义挑了马,翻身而上,背对着阳光扫了众人一眼,在我这处略停了片刻。我忙避了开,听见无数马蹄奔袭的声音,才敢回头,远远看着日下的银白背影,怔怔出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