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之侯门庶媳 第85节
玉子双泽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普爱看书网huazhoujixi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说着,明定叹口气道:“现在这个户部尚书位各方都盯着的呢,要想拿下,谈何容易啊。”说得玉然也有点默然了。
只听明定接着道:“况,我们手头上的人手也不足啊,现在就算夺下这个尚书位,又能让何人上呢。”
玉然老神在在的答道:“当然是你上了。”
明定一听,诧异的看着玉然道:“你是玩笑话?还是说真的?”
玉然肯定的答道:“当然是真的。”
明定叹道:“你对我可真是信心十足啊。”说着,又问道:“你既如此讲,是否心中已有章程?”
听得此问,玉然苦着脸答道:“没有?只是一个设想而已。”
明定不妨玉然如此答话,想了想道:“你说的我也心动起来了。经此一役,我发觉户部太重要了;先前我赈灾时,就因为户部掣肘;最后,你看,将我们逼的多惨,不然,你的嫁妆也不会全部填进去了。”
说道这里,明定走过来,握住玉然的手道:“你放心,这些个嫁妆银子,我日后必替你挣回来的。”
两人正说着话呢,外面有人来报,荣志生求见。
这荣志生自放出来后,一直住在他自家在京城的宅子里。先前一直没上门,想来,此番也是受罪不小,在家中休养了。
明定来到前院见了荣志生,只见原本富态的荣志生瘦消了不少。
见明定来了,荣志生赶紧站起来行礼。
明定也拱拱手还礼道:“荣兄遭此大难,我真是过意不去。现今身子可是已大好了?”
荣志生连忙答道:“多谢李大人关心。说实在的,此番难事,我是受惊不小,但身体还好。”
荣志生说的是实话,他这次吓是吓得够呛,但因银钱给的到位,所以,未曾受到多大的磋磨。
荣志生此番前来,是来感谢明定的。
不光是感激命定拼死相护,还是为了感谢明定授意江城诸人,护住了他的家产。
这点确实是要谢明定,自古代商人就是各方眼中的肥肉,尤其是坏事的商人,大家不刮掉几层皮,那是不会罢休的。
而次,荣志生在江城的产业却是未有大动,不用想,也知是明定护着的了。要不然,早就被人瓜分殆尽了。
荣志生此番前来,一为感谢,二为道别,毕竟,离开江城的时日有些久了,想必江城的诸事现在必是如乱麻一般。
听得明定问他,何不在京城过完年再走,荣志生道:“这次的事儿,搞得人有点措手不及,家中好多事儿都没安顿好,明年开春,眼看又是春耕,那些个事儿,还是我自己亲自盯着才放心些。”
明定听得他如此讲,也是点头赞同。
明定正要夸夸荣志生心系民生的,突然想到,也许,自己可以借耕种之事为自己拿下尚书位增加筹码。
待送走荣志生后,明定又回到畅欣院。玉然却是不在。
明定因问屋里的丫头道:“你家奶奶呢?”
丫头答道:“方才世子夫人那边来人请了,奶奶去到瑞华堂了。”
玉然刚一走进瑞华堂,周夫人就笑着对一个看起来很是慈和的,五十许人的贵妇道:“朱夫人,这是我家七侄媳妇。”
那夫人看着玉然点头笑着。
周夫人赶紧又对玉然道:“老七家的,快快过来见见朱夫人。”
原来,是吏部左侍郎朱定的夫人来了。玉然赶紧上前施礼,朱夫人连连笑道:“不必多礼,快快过来坐下,我们好好儿说说话儿。”
几个在一起说着话儿,慢慢的,朱夫人将自己此次前来的目的透了出来。
她想为自己的二房长孙求娶芳姐儿。
听了朱夫人的话,玉然表示,此关系到自家女儿的终生大事,自己不敢擅专,自己还待商量过明定才能回复的。
朱夫人听了,心中暗道,你可真自谦,现今京中谁人不知,你李七奶奶能干,这点儿事儿你怎可能做不了主。
不过,虽有腹诽,朱夫人还是挺能理解的,这儿女婚嫁大事,必得是要好好查探一番的,谁人也不会因人初初一提就应下了的。
送走朱夫人后,玉然也急急的回到畅欣院儿,想要跟明定商议此事。
在路上还在想,要不要去让人去请明定回来的,却不妨,明定已是在院中等着了。
见到玉然,明定迎了过来。
两人一照面,都急切的同时开口了。
难得如此同步,两人呵呵笑了起来。
最后还是玉然先说了,待听得吏部侍郎朱定家想要求娶芳姐儿,明定想了一下道:“论门户,他们家也正好。他们家想给谁求娶?”
玉然道:“听朱夫人的意思,是想给他的二房长孙朱浩求娶的。”
两人交换了一阵儿意思,最后决定,还是先认真打听下这个朱浩的人品再做决定。
然后,明定又说起,今天自己想到的争夺户部尚书的事儿。
听得明定说完,玉然很是高兴,只道这方法行,只是实施时再好好思量下,要增重在康成帝心中的印像才好。
两人细细的将此事商议了一阵,增加了可行度,才又去跟平川侯爷商议起来。
平川侯爷、钟放听得明定所言,俱道可行。
这几日早朝,为了户部的事儿,朝中天天吵得热火朝天。
因户部尚书入狱,户部员外郎殒命,此次户部贪渎案,致使户部近半数官员牵连其中。
现如今整个户部几近瘫痪,康成帝与陈阁老近些时日只忙得晕头涨脑。
康成帝十分头痛,恨不能马上抓个人过来顶上。
但现今所有人都盯着这个户部,各方势力都势在必得,吵的可谓天翻地覆。
今日早朝照常吵得热闹无比。
这时,平川侯爷出列上奏。
康成帝还道是他也要推奏人选,十分不耐的听着。
不妨,平川侯爷上奏的却是关于蔡州的事儿。
平川侯爷在奏折中说道:蔡州今年受灾甚重,灾民吃饭都很艰难,更惶论粮种了。眼见过完年就要春耕了,如不想法调去粮种;明年难免又是一个灾年,朝廷又得花大力气赈灾了。
康成帝听了,心道,谁说不是,这些时日光顾着查贪渎,差点将这一重要事儿抛诸脑后了。
康成帝一扫群臣,心中大是不满,只平川侯还能想到这个。其他人都忙着要钱要权,却没人想着替君分忧。
康成帝当即称赞了平川侯忠心可嘉。
称赞完平川侯,康成帝见平川侯此时上奏,心道,以这个老狐狸的谨慎劲儿,想必是有了主意?
因问道:“爱卿所言甚是,这蔡州明年的春耕之事刻不容缓,需马上安排人主理。但眼下朝中事务繁多,却是没有个趁手的人选。爱卿心中可有人选?”
听得康成帝问话,平川侯答道:“此事事关重大,老臣本不应就人选事宜置喙的。但既皇上如此问,老臣也就举贤不避亲了。老臣的七孙子李明定,在这方面颇有经验,臣举荐他做此次蔡州春耕事宜的主理之人,皇上以为如何?”
康成帝听了,心中思量了一下,还未开口;这时,吏部左侍郎朱定却是上前奏道:“皇上,李明定此人之前在江城时,十分善于农事,做出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,臣认为,让此人主理此事,是可行的。”
听完朱定的话,捻着胡须若有所思的陈阁老也上前道:“臣也认为李明定主理此事可行。”
见附议之人甚多,原本想表示反对的成王一系,也住足不前了,万一康成帝将这个烫手的山芋甩到自己身上可不好了。
不过,不反对李明定主理蔡州之事,但不代表不扯两下后腿。
于是吏部右侍郎丁冉上前奏道:“李大人十分善于此道,我等是早有耳闻的。不过,现在户部存银吃紧,也是众所周知之事。蔡州赈灾先前已用了一百多万两银子,现在想是没有多余的银子再用在蔡州了。毕竟,天下生民甚众,总不能将所有的银子都用在一州之民吧。”
康成帝一听,是啊,朝中银子吃紧;实无多余的银钱再用在蔡州了。
之前,这李明定就在没用朝廷的银子的情况下,将江城的粮种都搞定了。想必此次,也能如此。
遂,康成帝立马愉快的决定,此次蔡州灾后春耕事宜,由李明定全权负责,银两也由他自行筹集。
听得康成帝此命,明定在心中只翻白眼,幸亏早就想到这点了;否则,这个诏命,不简直要人命吗?不给钱,还要让人家给一州之民饭吃,这简直是…….。
牢骚是牢骚,不过,此事之于明定,却也不难。之前在江城早就做熟了的。
于是,明定上前领命。
第一百四十六章
明定开始紧锣密鼓的安排起来。
命人快马追上荣志生,将自己要的粮种工具列好,要他必须于明年二月全部准备齐全送去蔡州。
又命人快马去给江城的孟会全送信,要他全力支持荣志生。必须将荣志生要的粮种在年前备好。
既然要主理蔡州春耕之事,那必得再亲去蔡州一趟的。
明定轻车简从来到蔡州,跟蔡州知府高应鹏在一起商讨明年春耕之事。
当得知明定会安排商人先行借贷粮种农具给到蔡州民众,高应鹏激动的心情简直无于言表。
这下好了,自己不用担心乌纱帽不得保的事了。这些时日,自己可真称得上夙夜担忧了。
虽说天灾人祸不是他能定的,但,在自己的治下出了这么大的灾情,皇上知道了,总是心里不大高兴的。
如果明年灾后的耕种没有好好的恢复,那后果不用想也知道了。
没有种粮就没有粮收,没有粮收,民众又得饿肚子了,到时,又得请求朝廷赈灾了。如这个灾情折子明年报上去了,自己这个蔡州知府恐怕也是做到头了。
现在好了,皇上又派李明定来了,且不说明年的春耕能不能如期进行,至少,自己多了个顶缸的人了。
当然了,这是最坏的打算了。既然来了帮手,那就尽量做好,事情做好,自己也得名得利不是。
于是,高应鹏对李明定的要求各谓是有求必应,要求所有属僚必须全力支持李明定。
这样好的做事氛围,使得明定顺利的将自己在江城那套推行了下去,当然也是征求过高应鹏的意见,做了些适合蔡州方面的改动。
蔡州民众对于先行借贷,粮收后再还之事还是心有疑虑的,毕竟听多了太多的高利贷弄得家破人亡之事的。
于是,明定,让人立即大肆宣扬他在江城的功绩。
接着,又发公告,前三名先行去到里正处登记借贷粮种工具的,可马上领到农具,且明年粮种农具之钱都不用还了。另对第一个登记的人,再行奖励纹银二两。
竟有如此好事?反正也不需要什么,只是登记一下而,于是,还真有那胆大之人去了。还真领到农具,并得到了赏赐了。
于是,这次赈灾主理之人李侍郎的事迹也流传开来了,原来,这真是个青天一样的人物啊,在江城都已经声名赫赫了。
民众总是从众,也是喜崇拜的。
这样一个一心为民的大人物,又是朝廷钦派来的,想来是错不了的。你看,前面的人不都得到赏赐了么。